字詞分析『στοι χειον』
劉英峰
[作者保留文章的版權]
字詞分析『stoicei,on』
本文所分析的希臘文名詞是『stoicei,on』(中性名詞),一般意義為元素(element) 、基本原則(fundamental principle)及部份成份(component part) ,該字於聖經中只以眾數『stoicei/a』或『stoicei,wn』出現 。 一般認為 『stoicei,on』的字根是源自『ostoi,coj』,其意思是一列、一行(a row),英文的「stoic」是從『ostoi,coj』而來,意即刻苦、禁慾的人;『ostoi,coj』的動詞則是『stoice,w』意為一排或一列的進行(to go in a line or row)。
II. 古典及古希臘的用法
1. 根據LSJ,希臘文中性名詞『stoicei,on』的基本意義是:
1.1. 在日晷中,投影柱影子 (the shadow of gnomon) 之長度,其長度能指示出時間。
1.2. 元素 (element)
1.2.1 字母是語言的組成元素, 不僅是指書寫用的文字, 同時也在口語的發音上;
1.2.2 在自然科學上,指任何能分割的物質之最後基本成份(components);
1.2.3 證明的元素(the elements of proof),例如:在幾何中,某定理的證明是涉及其他定理來證明的;
1.2.4 一般而言,解作初步或基本原則(elementary or fundamental principal) ;
1.2.5 知識、入門的元素(the elements of knowledge, rudiments) ,如任何藝術, 科學, 或學科領域的基礎,入門和基本原理;
1.2.6 星體(the stars) 。
1.3. 一連串之一 (one of a series) 即說話的一個要素或字母中的一個,一排或一列或一行的東西或一連串的事物。
2. 根據M&M,『stoicei,on』除了有如LSJ所提及包含基本原則、最初的構成元素之外,另有如下的意思:
2.1. 其記下有關 M.R.James 認為該字應譯作「發光體」 (luminaries) ,用於 A.D.一、二世紀的佔星述上;
2.2 W.H.P.Hatch 則根據A.D.二、三世紀於米索波大米亞的四段古敘利亞語的資料,該字被理解為「個人宇宙的力量」(personal cosmic powers) ;
2.3 再而引申解作「保護的靈」(tutelary sprits)及「天使」。
3. 柏拉圖是最先用『stoicei,on』這字的人,其認為該字在人類系統中的意思是鎮定下來(composed) ;在宇宙物質中則指「氣、水、土、火」,而希臘古哲學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
493-433 BC),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而亞歷山太城的斐羅(Philo of Alexandria) 也如此認為;此外,柏拉圖亦認為這字最原始的含意是字母(a letter of the alphabet)之意。
4. 柏拉圖之門生亞里士多德為該字提出最完整的世俗定義:
4.1 不能再被分裂的最初的固有成份;
4.2 身體中最終可分解的部份;
4.3 原始三段論法中的措詞;
4.4 不能分割的最小個體;
4.5 最普遍性的事情;
4.6 不能再被分解的種類。
可見於古希臘文用法中『stoicei,on』的主要意思是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元素、基本原則及星體、靈體。
III. 七十士譯本的用法
『stoicei,on』這字於七十士譯本中只出現過三次,但在舊約正典中並沒有發現,其只在次經之所羅門智訓七章十七節、十九章十八節,以及偽經中馬加比四書十二章十三節出現過,全是複數詞。
在所羅門智訓七章十七節及十九章十八節中,都是指宇宙自然界中的元素(elements of the universe) :第七章十七節中,作者講及神給予他知識去了解如何造成這世界和物質的活動(運作) ;而第十九章十八節中,元素間和諧的的改變就像樂師用豎琴奏出美妙的音符。
而在馬加比四書十二章十三節中則指人類生命的物質(the substance of human life)或指人體組成的基本成份(the elements of which we are made)。
IV. 新約書信
『stoicei,on』這字於新約中只出現過七次,全都是複數詞,除了保羅於加拉太書第四章第三與第九節及歌羅西書的第二章第八與第二十節外,其餘則是彼得於彼得後書第三章第十與第十二節及希伯來書作者用於希伯來書第五章第十二節。
V. 新約非保羅書信的用法
在彼得後書第三章第十與第十二節中,於主再來之時,先後提及天和地,這裡的『stoicei/a』明顯是指著一些能被烈火所鎔化、銷化的物質,所以,此處清楚指著當主再來時,將毀滅世間一切的物質。
在希伯來書第五章第十二節中,『stoicei/a』於新標點和合本被譯作「小學」;新譯本譯為「初步」;RSV譯成「第一原則」(first principals) ;而NAS則譯作「基本原素」(basic elements), 換言之,這裡取其入門之初步原理、法則的意思。
VI. 新約保羅書信的用法
C.Brown指出加拉太書第四章第一至十一節之重點是保羅全無正面地說「ta. stoicei/a tou/
ko,smou」
(the elements of the world) 現世的原則下,他知道他們已藉救主基督勝過了,相比於基督,他們便是軟弱無用,以及那些外邦人在信主前不認識神,即使律法算入現世的原則中,因此宣稱這是無效和作廢的,所以,除了永活神啟示基督之外,這「現世的原則」是覆蓋加拉太人相信的所有事情,這些事情漸變為他的神,他亦漸變成它們的奴僕。
C.Brown對於歌羅西書的第二章第八節解說為,在哲學的大前提下,人類的傳統和世俗的原則是尋找在人之上掠奪,這些哲學被基督及其勝利隊伍的俘虜所勝過。 如加拉太書第四章三、五節「現世的原則」與律法結連,所以,歌羅西書二章第二十節之世俗的原理係不以為然地由「dogmati,zesqe」(教條)一字與規則結連;誰與基督同死,就與世俗的原理沒有關連,以及能在基督所賜的新生中,放下日常生活的重擔。
\
VII. BDAG對『stoicei,on』的解說
1. 某事之基本成份、元素
1.1 自然世界的基本物質 ─ 在所羅門智訓七章十七節、十九章十八節、 馬加比四書十二章十三節以及彼得後書三章十與十二節取這用法;
1.2 天堂族群的基本成份,天堂的身體;
1.3 組成學習的基本原則 ─ 希伯來書五章十二節取這用法,一般認為加拉太書四章三節與九節及歌羅西書的二章八與二十節都取該用法,即基督的新啟示代替了猶太與多神宗教的基本結構。
2. 星質之靈 (elemental spirits) ,控制世界中所有事件及元素的至尊力量 ─
亦有人認為加拉太書四章三節與九節及歌羅西書的二章八與二十節取這用法。 古代的人因為趨向宗教的融合,自然元素聯想到星質之靈。
VIII. 總結
『stoicei,on』自柏拉圖開始使用以來,意義如「基本的組成元素」,「最基本的原理、原則」,一直沿用;而「星體」、「天體」及至教父時期的「魔鬼的權能」、「十字架的記號」,則使該字的含意更加豐富。 而保羅書信中,不同學者對其字詞用法的爭議,則現仍未能取得共識,盼望日後能找到更多的古代文獻,以作更準確、具說服力的研究。
Bibliography
C. Brown(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Grand
Rapids : Zondervan, 1976), p.451-453
G. Kittel & G. Friedrich(eds), G. W. Bromiley
(tr.), Theology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 III (Grand Rapids : Eermans, 1972)
H. G. Liddell, R.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 A New Edition Revised and Augmented
Throughout with Supplement, rev. H. S. Jones and R. McKenzie, 9thed.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Hermann Cremer, D.D. Biblico-theological Lexicon of New Testament Greek. (Edinburgh :
T&T Clark, 1962)
J. H. Moulton, & G. Milligan, The Vocabulary of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74)
J. P. Louw and E. A. Nida, ed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NY:UBS,1988)
Thomas Rogers, Greek Word Roots : A Practical List with Greek and English
Derivative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1986)
W. Bauer, W. Arndt, F. W. Gingrich, & F. W.
Danker,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2d. ed. (Chicago: U. of Chicago Press, 1979), p946.
毛克禮著。 《加拉太書信釋義》。 第二版 。 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81。
Robertson, Archibald T.著。詹正義等譯。 《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七: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香港:基道,1997。
Robertson, Archibald T.著。詹正義等譯。 《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九: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前後書 約翰一、二、三書 猶大書》。香港:基道,1997。
Michael S. Bushell & Michael D.
Tan(pgm), Bible Works 6.0 (Bibleworks
LLC 2003). CD-ROM.
http://bible.fhl.net/new/s.php?N=0&k=4747
downloaded at
http://users.bigpond.net.au/telos/lexicon/look.html?stoicheion.html
downloaded at
http://www.godfire.net/Relative4Syn.html downloaded at
21:45 on
http://www.ucchusma.idv.tw/basic/co41.htm
downloaded at
http://www.xenos.org/ministries/crossroads/OnlineJournal/issue5/tastoich.htm
downloaded at